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光明日报西宁10月28日电(记者王雯静、万玛加)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践新闻发布会上,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28日对外宣布,通过综合施策,三江源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实现整体提升,林草覆盖率达74%以上,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不到20%增加到80%以上,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1.9%,较2015年提高4.6个百分点,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%左右。
三江源因发源了世界长度排名前10的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3条大江大河而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。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三江源的核心地带,总面积为19.07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。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,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,三江源冰川雪山萎缩、湿地湖泊减少、草地植被退化、水源涵养能力锐减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。
“为有效化解三江源生态之殇,2000年,青海成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,2003年,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截至2018年年底,先后投入244亿元,开展了三江源一期、二期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长时间、大规模、系统性的工程,三江源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逆转。”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孙立军介绍,2016年6月7日,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后,先后投入86.61亿元,实施了一批巡护道路、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以及黑土滩治理、沙漠化土地防治、退化草场改良、湿地保护、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。
“难得一见的雪豹、金钱豹、欧亚水獭频频亮相,白唇鹿、野牦牛、藏野驴在江河源头撒欢,猎隼、黑颈鹤、金雕等猛禽在蓝天翱翔,兔狲、藏狐等‘网红’精灵在草原繁衍生息,三江源头碧波荡漾,重现千湖美景,‘中华水塔’更加坚固丰沛!”孙立军说,“我们将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持续探索‘两山’转化通道,不断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。” 【编辑:于晓】 新闻结尾
EHVIEWER绿色最新版:畅享纯净阅读体验,告别广告烦恼的相关文章
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14个月高位的相关文章
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启用新型智能验证台、畅通“绿色生命通道”
28年打磨匠心 湖南娄底“精制”钳工练就“毫厘”功夫
联黎部队:48小时内遭以军两次爆炸袭击 古特雷斯:无法容忍!
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案今天重审一审开庭:二审中发现新罪证 法院发回重审
最炫民族风|“背篓少年”王发:每日挥拍超七千次逐梦网球
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入选“全球海洋能20大亮点工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