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《自然—气候变化》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,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气候变化的建模研究认为,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,气候变化可能使野火烟雾相关的人类死亡比例增加了约10倍。其中,南美洲、澳大利亚、欧洲和亚洲北方森林是死亡率水平最高的地区。
该论文介绍,森林火灾烟雾和其中的微小颗粒物(也称PM2.5,即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)已知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,最新估计认为,全球每年约有多达98748人死于与火灾有关的烟雾。在过去数十年间,积极的火灾管理和灭火活动减少了火灾,但气候变化延长了火灾多发季节,增加了全球的燃烧面积。
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、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Chae Yeon Park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,用3种火灾—植被模型研究了全球在1960年至2019年间的危险火灾排放变化。他们通过比较重现历史观测数据的模拟结果和排除历史气候变化、作为对照的假设模型研究发现,在20世纪60年代,大约1%—3%的火灾死亡人数可归因于气候变化,而到了21世纪10年代,这一数字约为5%—28%,具体数字取决于所使用的模型。
这也使得气候变化导致的超额死亡,预计从20世纪60年代的不到669例增加到21世纪10年代的12566例,其可归因于气候变化的火灾增加大多发生在热带森林和草原、北美温带森林、欧洲地中海森林以及北方森林附近。此外,由于大气运输和人口暴露的影响,可归因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南美洲、北半球非洲、欧洲,以及亚洲北方森林附近。
论文作者指出,由于包括燃料供应和气候模式等一些变量的存在,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气候变化和火灾(包括从中产生的颗粒物)的直接关联很难。但他们认为,本次研究在某些区域已建立起气候变化和火灾死亡间的明确关联。
论文作者总结表示,本次研究中用到的3个模型,尽管在颗粒物与死亡率关系中体现出不同归因水平,但所有3个模型在特定地区都显示出一致的趋势。(完) 【编辑:陈彩霞】 新闻结尾
粉色ABB苏州晶体: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,引领未来创新之路的相关文章
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的相关文章
“中法环境月”开幕 推广大使赵露思分享日常环保小习惯
中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应用推广加速:4套获批注册4套积极建设
三部门: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
看见,就是沟通的开始
有意思的中国节|这个花竟是重阳的“流行花”?
“港澳药械通”惠及大湾区居民近万人次